13771710768
氫氧化鈉是屬于強堿性,白色固體,有吸水性,可用作干燥劑,且在空氣中易潮解(因吸水而溶解的現(xiàn)象,屬于物理變化);溶于水,同時放出大量熱.有強烈刺激和腐蝕性。
標識 |
中文名:博盛氫氧化鈉 |
危險貨物編號:82001 |
|||||||||||
英文名:sodiun hydroxide ,solid |
UN編號:1823 |
||||||||||||
分子式:NaOH |
分子量:40.0 |
CAS號:1310-73-2 |
|||||||||||
理化性質(zhì) |
外觀與性狀 |
無色至青白色棒狀、片狀、粒狀、固塊或液體,易潮解。 |
|||||||||||
主要用途 |
用于肥皂工業(yè)、石油精煉、造紙、人造絲、染色、制革、醫(yī)藥、有機合成等。 |
||||||||||||
熔點(℃) |
318.4 |
相對密度(水=1) |
2.12 |
相對密度(空氣=1) |
/ |
||||||||
沸點(℃) |
1390 |
飽和蒸氣壓(kPa) |
0.13(739℃) |
||||||||||
溫度、壓力 |
臨界溫度(℃) |
/ |
臨界壓力(MPa): |
/ |
|||||||||
溶解性 |
易溶于水、乙醇、甘油,不溶于丙酮。 |
||||||||||||
毒性及健康危害 |
接觸限值 |
時間加權(quán)平均容許濃度 (mg/m3) |
/ |
||||||||||
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 (mg/m3) |
/ |
||||||||||||
高容許濃度 (mg/m3) |
/ |
||||||||||||
侵入途徑 |
吸入、食入、經(jīng)皮吸收 |
||||||||||||
毒性 |
小鼠腹腔LD50:40mg/kg。 |
||||||||||||
健康危害 |
本品是典型的強堿,腐蝕性較強,如果咽下它的水溶液就產(chǎn)生嘔吐、腹部劇痛、衰竭、虛脫等癥,嚴重者致死。氫氧化鈉對皮膚、黏膜、角膜等有大的腐蝕作用。吸入粉末或煙霧能使呼吸道腐蝕。 |
||||||||||||
急救方法 |
皮膚接觸:脫去污染的衣著,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。眼睛接觸:立即提起眼瞼,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。就醫(yī)。吸入:迅速脫離現(xiàn)場至空氣新鮮處。保持呼吸道通暢。如呼吸困難,給輸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進行人工呼吸。就醫(yī)。食入:用水漱口,給飲牛奶或蛋清。就醫(yī)。 |
||||||||||||
防護措施 |
工程控制:密閉操作。提供安淋浴和洗眼設(shè)備。呼吸系統(tǒng)防護:可能接觸其粉塵時,必須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。防護服:穿橡膠耐酸堿服。手防護:戴橡膠耐酸堿手套。 |
||||||||||||
燃燒爆炸危險性 |
燃燒性 |
不燃 |
燃燒分解物 |
/ |
|||||||||
閃點(℃) |
/ |
爆炸上限%(v%): |
/ |
||||||||||
自燃溫度(℃) |
/ |
爆炸下限%(v%): |
/ |
||||||||||
危險性 |
與酸發(fā)生中和反應(yīng)并放熱。遇潮時對鋁、鋅和錫有腐蝕性,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氫氣。本品不會燃燒, 遇水和水蒸氣大量放熱, 形成腐蝕性溶液。具有強腐蝕性。 |
||||||||||||
包裝與儲運 |
危險性類別: 8.2 類堿性腐蝕品;包裝類別:Ⅰ、Ⅱ 儲存于陰涼、干燥、通風良好的不燃庫房。避免陽光直射。遠離火種、熱源。切忌接觸H發(fā)孔劑、氰化物、金屬粉末、堿類等。工作人員必須穿戴用聚氯乙烯或聚丁橡膠制的防護用品。并備有淋浴和洗眼睛設(shè)備供工作人員工作后清洗。 |
||||||||||||
禁忌物 |
強酸、易燃或可燃物、二氧化碳、過氧化物、水。 |
||||||||||||
滅火方法 |
用水、砂土撲救,但須防止物品遇水產(chǎn)生飛濺,造成灼傷。 |
||||||||||||
泄漏處置 |
處理泄漏物須穿戴防護眼鏡與手套。掃起,慢慢倒入大量水中,地面用水沖洗,經(jīng)稀釋的污水放入廢水系統(tǒng)。 |
||||||||||||
氫氧化鈉是種重要的化工原料,廣泛應(yīng)用于肥皂、石油、造紙、紡織、印染等工業(yè)。但是日常生中直接使用氫氧化鈉的情況是比較少的,它并不是面粉發(fā)酵后使用的“堿”,也不是洗滌油污使用的“堿”。在飲食和洗滌方面所用的“堿”實際上都純堿——碳酸鈉,而不是燒堿——氫氧化鈉。
氫氧化鈉的主要用途是在工業(yè)上。例如,我四大發(fā)明之的造紙,其生產(chǎn)過程中氫氧化鈉就起到溶解造紙原料——木材或草類植物里的非纖維素成分的作用,從而得到以纖維素為主要成分的紙漿。在紡織印染工業(yè)中,般先將棉織品于適當溫度在稀氫氧化鈉深液中浸泡蒸煮,這樣除掉棉織品表面的覆蓋物,才能使染色均勻、牢固。在以上二例中都是利用了氫氧化鈉的腐蝕性,可見腐蝕性有其破壞性的面,也有可利用的面。在精煉石油的過程中,主要是利用氫氧化鈉與酸發(fā)生中和反應(yīng)的性質(zhì)除去精煉過程中剩余的硫酸和其它酸性物質(zhì)。